陜西易新實業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陜西省銅川市新區大唐養生園大唐三路9號電話:0919-3288881
傳真:0919-3288881
手機:13509195686
QQ:465459096
郵箱:465459096@qq.com
網址:www.kmxrsdxyj.com
生態學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哪些應用?
發布日期:2014-07-30點擊次數:7021次
近年來,我國城市綠化得到長遠發展,但許多綠地形式單調、功能單一、維護投入大,而重景觀、輕生態以及過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狀態也遠未改變,影響了城市綠地系統的健康和服務功能。雖然這種狀況正在得到改變,森林進城、生態優先,生態園林得到普遍倡導,認識到綠地的生態環境效益不僅取決綠化的覆蓋面積(覆蓋率)和占地面積(綠地率),而且取決于空間結構和綠地類型,以及構成綠地的生物群落類型。但生態優先、生態原則往往成為一種虛化的概念性招牌,無法體現在綠地的工程實體中。在規劃方案的制訂和設計的評審中憑經驗和感覺,或是遵從首長意志,或是依靠某個知識理論已嚴重老化的老專家。環城、交通干道的綠帶建設存在盲目攀比現象,但對其作用的認識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規劃不符合國情。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成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以人為本就是滿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樣去取舍?天和人怎樣才能合一,或者接近合一?這些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1.自然不屬于人類,人類屬于自然
自然生態系統是與當地環境長期相互作用、協同進化的產物,其結構復雜,穩定性高,具有自我維持、更新和發展能力。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頂極群落是生態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類型。
地球環境的演變產生了生物,生物又改變了地球環境,生物物體與其生存環境所構成了具有極其復雜相互作用的動態復合體生態系統,每一種生物有其特有的環境資源利用方式和與其他生物間的生物關系,即生態位。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的種群,與其他生物一樣,生存離不開與生物一起協同演化的自然環境,也就是說,人類依賴于自然生態系統生命支持系統而生存,但自從人類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產之后,人類開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且人類的活動水平及影響力不斷加大,已對自然演進的過程及自然結構體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具有與地質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結構與改變自然演進過程的能力。人類一方面依賴于自然生命支持系統,另一方面憑借自己的能力構建了與自然系統相隔離的龐大人工系統,越來越使自己變成生態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類的意志和愿望,對自然系統進行強烈改造和適應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系統。城市是一種建筑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實體,人口高度密集的社會實體,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換的經濟、科技、文化實體。但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統本底基礎上的,無論是整體意義上的城市,還是生物意義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離開區域或全球生態系統而獨立生存。
2.園林綠地系統是連接人工環境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橋梁
吳良鏞教授在《人居環境科學導論》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環境地,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是人類在大自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在空間上,人居環境又可以再分為生態綠地系統與人工建筑系統兩大部分。城市作為人居環境的典型類型離不開生態系統的生物物質、能量,離不開經過長期演化獲得的大氣環境、光熱環境、水環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機制。但是現代城市人居環境越來越向自然環境異化方向發展,人類的居室、辦公樓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來越大,城市的空間,甚至局部大氣越來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護所(Shelter)越來越特化,人們在四季有空調的建筑物內感到“舒適”,越來越依賴局部大氣、溫度、制造系統、交通運輸系統,這種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個中介來進行調和,無論是環境還是心理都需要這種調和,能承擔這種功能上和空間上的調和作用只有依靠園林綠地生態系統,只有當園林綠地生態系統成為人居環境的主體部分和連接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橋梁,才能實現吳良鏞先生所說的“人居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相互聯合和作用的一種形式,理想的人居環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3.生態學研究尺度與園林綠地之間的關系